DB23∕T 3689-2024 大豆覆秸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

ID

15CBECFC361D486EB7A2B46623C30BAB

文件大小(MB)

0.23

页数:

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DB23/T 3689—2024,大豆覆秸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2024 - 06- 13发布,2024 - 07- 12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T 3689—2024,I,前 言,本文件按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编写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大学、海伦市共合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嫩江市白云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春梅、吕晓晨、李莎、徐瑶、刘万言、陈丽华、单福昕、王畅、于文、闫超、颜双双、孟宪超、董守坤、曲梦楠、宋秋来、杨悦乾、赵艳忠、张宗波、谷浏涟、王善军,DB23/T 3689—2024,1,大豆覆秸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覆秸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茬口选择、前茬收获与田间覆秸、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与施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耕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等秸秆覆盖后采用条耕栽培大豆的地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 24675.6 保护性耕作机械 第6部分:秸秆粉碎还田机,NY/T 495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2159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23/T 2694 大豆带状深松栽培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覆秸抗倒伏栽培,前茬玉米等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还田,通过选用抗倒伏大豆品种、优化田间配置方式、中耕培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多种方法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的栽培方式,4 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5 茬口选择,DB23/T 3689—2024,2,宜选用前茬为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非豆科茬口,且前作未喷施对大豆有残留药害的除草剂,6 前茬收获与田间覆秸,6.1 前茬收获与粉碎覆秸,前茬作物采用具有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收获后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秸秆粉碎还田机按照GB/T 24675.6要求选择使用,6.2 覆秸质量要求,田间秸秆粉碎覆秸作业时,要求土壤含水量≤ 25%,粉碎后的秸秆长度≤ 10 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留茬高度≤ 10 cm,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7 整地,7.1 整地时间与质量要求,伏秋整地为宜,未伏秋整地的地块,土壤墒情好时应随整地随播种。整地质量应符合DB23/T 2694的要求,7.2 垄作地块整地,采用深松碎土整地机进行整地,前茬垄距为 130 cm大垄的地块,对垄台苗带两个部位进行深松、碎土,深松间距 65 cm,碎土宽度 30 cm~35 cm,碎土深度 10 cm~12 cm。前茬垄距为 65 cm的地块,沿垄台进行深松、碎土。达到土壤细碎、疏松、种床平整,7.3 平作地块整地,前茬平作地块,采用深松碎土整地机按着下茬大豆种植的行向,进行带状深松、碎土,深松间距与下茬大豆种植垄距相同;深松深度 30 cm~35 cm,碎土宽度 30 cm~35 cm,碎土深度 10 cm~12 cm,达到土壤细碎、疏松、种床平整,8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8.1 品种选择,选择经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倒伏性强的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8.2 种子处理,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包衣应符合GB/T 15671的要求,9 播种与施肥,9.1 播种时期与密度,土壤5 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 7℃~8℃时进行播种,根据品种特征确定种植密度,DB23/T 3689—2024,3,9.2 播种方法,前茬垄距为 130 cm大垄地块和平作地块,垄上种植两个小双行,两个双行中心距离 45 cm,小双行行距 10 cm~12 cm,外侧两行密度增加 7.5%~10%,内侧两行密度相应减少7.5%~10%;前茬垄距为 65 cm的地块,沿垄台深松灭茬带播种双行,行距 12 cm~15 cm。播深一致、均匀无断条,播后及时镇压,9.3 施肥,9.3.1 种肥,化肥在播种时施入或播前施入,宜侧深施肥,施于种子侧向 5 cm~6 cm、深度为种下 5 cm~6 cm和 10 cm~11 cm两层,分别占总施肥量的 30 %和70 %。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肥料选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9.3.2 叶面追肥,在大豆苗期按使用说明喷施氨基酸叶……

……